近日,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音乐社会学导论》正式与读者见面。
这本译著由谢鐘浩教授与洛秦教授共同翻译,他们力求精准而生动地向读者传达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1903—1969)这位德国学术巨匠的思想精髓。
西奥多·阿多诺是众所周知的著名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音乐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
同时,阿多诺也是音乐学家、作曲家,他在音乐学术中建树甚多、影响甚大,重要著述包括《新音乐的哲学》以及大量关于重要作曲家、音乐文化工业的各种论述和批评等。
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
其中,名著《音乐社会学导论》的影响非常广泛,为音乐社会学领域的经典之作。虽然本书被称为音乐社会学“导论”,但事实上它并不源自教学成果的积累,因此完全不是教科书类型的著述。
该著作是基于阿多诺的系列讲座整理的文本,是一部关于音乐的社会性及其功能的哲学著作,论述充滿了哲理、思辨与批判,独一无二。
德文版《音乐社会学导论》封面
《音乐社会学导论》涉及很多主题和范畴,诸如音乐的聆听、音乐的功能、与音乐相关的阶级和社会阶层、音乐所涉及的民族性与国家关系、音乐的批评与公众舆论、音乐生活及其社会调解问题,以及歌剧、室内乐、指挥及对先锋派音乐的评述。在所涉及的各种问题中,阿多诺強调的核心即“音乐与社会的关系”。
书中的内容源自阿多诺于1961—1962年间在法兰克福大学所做的一系列学术演讲。在这些演讲稿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篇阿多诺在主持美国“普林斯顿广播电台研究项目”时撰写的一些内容,这些内容分别构成了本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即“音乐听众的行为类型”和“流行音乐”。
阿多诺的《音乐社会学导论》并不是教科书或概论,而是汇集作者针对不同音乐现象的文集,因此,这本著作绝无法涵盖音乐社会学的方方面面,但它却关注音乐事象中能够体现社会关系的那些问题,并针对它们发表作者极富洞见的观点。
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奠基人,阿多诺的文笔时刻显示出辛辣与犀利。“音乐听众的行为类型”“流行音乐”“指挥和管弦乐队”等章节尤其能够体现出其观点毫无保留的犀利与十足的批判性;在另一些章节中,如“阶级与社会阶层”“室内乐”“社会调解”,阿多诺又能够十分精准地察觉到人们难以看透的结构断层,并对其予以分析。尽管有些观点在几十年的今人眼中,已较难理解,但这无法掩饰阿多诺深邃的思想和厚重的学养。
在“音乐听众的行为类型”中,作者将听众的聆听行为分为几类:
1.专家型听众
2.高素质爱乐听众
3.文化消费者
4.情绪型听众
5.心怀愤懑型听众
6.娱乐型听众
以上的分类,可以引发我们的深思,考虑在社会学的意义上,我们如何看待聆听行为。同为聆听音乐,在阿多诺的眼里,它们背后有着何种不同的诉求和行为模式,但作者也告诫:“我们不应该对这些社会类别过分重视……很多类型是跨越贯穿社会群体的”。
那么,阿多诺的音乐社会学概念究竟是什么呢?
他在最后一章“跋——音乐社会学”中做了陈述:音乐社会学的概念必须不同于系统学那种以严格的持续性来研究或展示某种本身凌乱、不规整事物的做法,它也不期待一种适用于处理模式化外部秩序现象的尚不可靠的整体性方法。
反之,一个完整的音乐社会学应该旨在研究音乐中以及人们最常说的音乐生活中所体现的各种社会结构。鉴于音乐形式,甚至音乐反应的组成方式都是社会形式的内化,任何有关音乐的社会学中极为关键的任务是探索和分析音乐与社会之间关系得以实现的因素。
因此,音乐的社会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说明音乐和社会的一些结构上的一致性,还需要展示社会环境如何具体表现在音乐的类型中,展示社会环境如何决定了音乐。
在本著的结尾处,阿多诺做了以下总结:
上述建议只针对音乐社会学各领域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很多以源于本书的思想和经验对音乐进行科学研究的多种可能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勾勒了一个初步的概念。当然,就像一种社会批判的理论是不可能以传统理论类别来表达一样,这个概念也不可能总是按照已获认可的科学规则来表达。
谢锺浩
教授,美国教育部富布莱特(Fulbright)学者,长期在美国大学从事英语写作修辞和文学教学工作,研究领域跨越英语写作修辞学、社会语言学、国际和全球化研究等人文学科。
其学术译著的主要兴趣是文化人类学经典著作,出版的译著(英译中)包括《音乐学与差异》[露丝·索莉(Ruth A.Solie),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音乐和社会性别》[贝弗莉·黛蒙德、皮尔蔻·莫伊萨拉(Pirkko Moisala and Beverley Diamond),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音乐和文化理论》[约翰·谢泼德、彼得·维克(John Shepherd and Peter Wicke),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7],以及翻译出版了庄孔韶的人类学名著《银翅:中国地方社会和文化变迁(1920—1980)》的英译本[The SilverWings:Local Society and Cultural Changes in China(1920s—1980s),by Kongshao Zhuang,Trans.Zhonghao Xie.Ethnographics Press,Los Angeles and Austin,2018.]
洛 秦
美国肯特大学博士,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江汉大学特聘教授,浙江音乐学院讲座教授,中国音乐史学会会长,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出版译著(英译中):《汉英音乐手册》(洛秦,上海外语出版社,2013),《八个城市的音乐文化:传统与变迁》[布鲁诺·内特尔(Bruno Nettl),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7]、《地域的音乐建构》[马丁·斯托克斯(Martin Stocks),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2022]、《作乐:音乐表演与聆听的社会意义》[克里斯托弗·斯默(Christopher Small),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22],《音乐图像学的理论与实践——艺术中的音乐》[布拉泽科维奇(Zdravko Blazekovié)、洛秦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22],以及音乐学术著作十余种、论文逾百万字。
《音乐社会学导论》不仅是阿多诺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更是音乐社会学领域的一部经典。
谢鐘浩教授与洛秦教授的精准翻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阿多诺的音乐社会学理念。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轻松的入门读物,而是一部充满哲理、思辨与批判的学术著作,其中的观点独特且深刻,值得我们深思。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与社会的关系,以及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和意义。
购书链接请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